1939年的寒风像刀子般切过战线,我军的女情报人员肖影在潜伏任务中不幸被日军擒获。铁窗透进冷冷的光,墙面潮湿,绳索磨着皮肉,连续的拷问让她几近失去知觉。就在她以为自己就要在这黑暗里永远沉睡之时,一个衣着粗糙、神情狠厉的男人冲了进来,甩手就狠狠地给了她一记耳光。
她瞪大眼睛,正想破口大骂,那人却压低嗓音,仿佛担心听者过于靠近:“坚持住,我想办法救你!”声音里带着急促的呼吸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似乎在用力把自己心里的担忧压下。肖影咬牙骂道:“狗奸细!”但心中却隐隐生出疑问:难道对方真的是我方人?她用眼睛的余光向他扫了一眼,见那人眼角还泛着泪花,向她点了点头,好像把某种并不牢固的信任放在了她身上。 看着他真诚的眼神,本已做好牺牲准备的她,心头突然迸出另一种念头——如果能与日军周旋、拖延时间,也许还能为组织争取有生的机会。她决定不再一味求饶,而是以谨慎的姿态与敌人拉开距离,设法拖住他们的注意力。 第二天,当她从昏迷中慢慢苏醒,日军又准备对她进行新一轮的严刑。她忽然抬头,语气异常平静地说:“我想清楚了,你们别打了,我招。”这句看似屈从的话语,像一张漏洞百出的网,立刻让日军误以为她愿意“合作”,暂时放下了拷问。 果然,那天那个奸细样的男人又走了出来,对负责审讯的日军说:“既然她肯招,就先把她救过来再说?”于是,濒临崩溃的肖影被送往特殊监管室接受治疗,身上那些伤痛和恐惧在冷白的灯光下被逐渐抚平。 为了迷惑敌人,肖影主动提供了几条早已过时的假情报,将真伪混杂在一起,故意让日军误判情势。日军几次据此出动,却屡屡扑空,陷入自我设下的迷宫。气氛逐渐紧张,头目对她的“配合”也越来越信任,甚至放松了对她的警惕。 然而,日军的威胁并没有因此停止。头目警告她若再有这种情况,便把她重新送回审讯室接受严厉惩罚。肖影灵机一动,故意制造“组织必须大规模转移”的错觉,借此解释自己为何会有错乱的情报。她的“主动配合”让敌人放松警惕,她也因此被转移到了普通牢房,以便继续观察与等待时机。 只是那个男人自始至终再未出现,这让她心里不免渐起焦虑与疑惑。十几天后的傍晚,在日军的几个士兵和一名翻译的陪同下,这个男人再次出现在监牢门口。日军要他提审肖影,以便下一次的扫荡行动能获得更可靠的情报。肖影依然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情,给出的是一套根本不存在的情报,继续混淆视听。 临近行动的时刻,他悄悄地把一张纸条塞进她的手心,纸边微卷,字迹有些潦草,却写着:“今夜换防,有外派任务,你做好准备,等我通知。”肖影回到牢房,紧紧攥着纸条,心跳如鼓,思绪翻涌。她一边在地上踱步,一边默默等待着那个熟悉身影的信号。 半夜,门口哨兵换岗的间隙,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现身。他低声解释着需要核对情报、顺路带她去审讯室的后门,态度冷静而温和,仿佛在执行一项既定计划。临别时,肖影忍不住问道:“同志,我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吗?”男人沉默片刻,缓慢地答道:“我没有真实的姓名,你知道我是你的同志,就够了。” 抗战胜利后,肖影四处打听这位“同志”的消息,可却如同他从未存在过一样,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线索。她在心里反复地对自己说:“那位同志,你看到了胜利吗?”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,确有许多无名英雄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非难与误解,他们严格遵守隐蔽战线的纪律,隐藏真实身份,将名利得失置之度外,只为等待那一天的到来。 经历了太多艰难与隐忍,肖影深知,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,是怎样用信念守护着同胞的生存与希望。他们以沉默为盾,以纪律为笼,像夜色中的灯火,始终照亮着前行的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