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甄嬛传》自2011年11月在中国大陆首播以来,迅速引发了热烈的反响,成为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剧作。从那时至今,已经过去了11年,但这部剧的热度却丝毫没有减退,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深刻。如今,许多观众依旧反复回看《甄嬛传》,不仅对剧中的情节津津乐道,还衍生出无数的“甄嬛体”语录、表情包和经典台词,成为网络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然而,细细回想,剧中的甄嬛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,在她身旁一直深得雍正宠爱的四阿哥,在登基之前,其身边的苏培盛已经悄然背离了她。苏培盛,这个出生于康熙十二年、享年74岁的太监,在清朝的历史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。他不仅是当时唯一留下墓碑并且有拓片可寻的清代太监之一,也是宫中权力运作的关键人物。俗话说,“伴君如伴虎”,在这座充满了尔虞我诈的皇宫内,即便是权倾一时的妃嫔,甚至母仪天下的皇后,都可能因皇帝的一念之差,沦为冷宫之主。死亡随时都可能由一杯毒酒或一条白绫降临。然而,苏培盛能在这样充满变数的宫廷中安稳生存并且得到如此高的荣誉,这背后必定有着非凡的智慧与手腕。
展开剩余81%自幼便跟随雍正皇帝左右的苏培盛,逐渐成为了宫中首席太监,长期侍奉在皇帝身边,几乎能掌握皇帝的所有言行举止。这种独特的地位让他有了非凡的洞察力与应变能力。苏培盛为人处事极其谨慎、机警,因此深得雍正的宠信与依赖。而作为皇帝身边的头号红人,苏培盛自然也赢得了宫中其他人的尊重,哪怕是剧中的华妃——那位在其他场合肆无忌惮、甚至连皇后都敢顶撞的狠角色,面对苏培盛时也不得不低头,保持足够的敬意。华妃心知肚明,苏培盛是皇上身边的得力干将,若与其为敌,后果不堪设想。
例如,当年羹尧凯旋归来,皇帝特地设宴邀请他与华妃共赴,年羹尧作为大将军,因劳苦功高,自然享受特殊待遇。然而,年羹尧要求苏培盛亲自为他夹菜,华妃顿时心生警觉,暗自提醒年羹尧要注意苏培盛的重要性:“他可是皇上几十年的老太监,跟随皇帝从小,你怎敢使唤他?”这种对苏培盛的尊敬,不仅仅体现在华妃的言辞中,还深入到了整个宫廷的文化之中。
然而,苏培盛的机敏并不仅限于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。在一次小厦子为皇上剥核桃时,余答应的不理解和冷酷态度让苏培盛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替小厦子解围。当小厦子的手被剥得满是鲜血,余答应依然不为所动,苏培盛便当机立断,批评小厦子过于专注于剥核桃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皇帝起床时间。这样既保护了小厦子,也让余答应无法对他进行报复。在宫中,苏培盛明白,得罪了自己,便是与整个宫廷的权力运作为敌。
随着剧情的推进,年羹尧因其日益膨胀的势力渐渐成为皇帝的眼中钉,而苏培盛也开始为甄嬛的崛起提供帮助。最初,苏培盛虽然谨慎保持中立,但当甄嬛遭遇不公,陷入困境时,苏培盛却选择了投身于她的阵营,并且逐步成为甄嬛的重要支持者。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的原因,最终归结为“情”字——一个太监也难以抵挡的情感纠葛。
剧中,甄嬛的姑姑崔瑾汐始终如影随形,成为了她在宫中最信任的人之一。甄嬛初入宫时,崔瑾汐便忠心耿耿地守护在她的身边。无论甄嬛身处荣宠还是失宠,崔瑾汐都不离不弃,陪伴在她左右。随着甄嬛逐渐走向权力的巅峰,崔瑾汐与苏培盛之间的情感渐渐发展,这段深藏的情感成了苏培盛最终决心支持甄嬛的重要原因。
甄嬛被冤枉后,崔瑾汐为了让甄嬛重获宠爱,不惜与苏培盛达成“对食”关系,请求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甄嬛。苏培盛虽然明知自己被利用,但因心中对崔瑾汐的深情,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。在慎刑司两人都受到酷刑时,苏培盛毫不犹豫地将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,决不连累崔瑾汐。这份坚守与付出,最终打动了崔瑾汐,二人最终走到了一起,开始了他们的共同生活。
然而,在甄嬛的帮助下,两人成功脱险后,苏培盛依然坚定不移地站在甄嬛一边。甄嬛在皇上面前为他们辩解,使得苏培盛与崔瑾汐最终得以从慎刑司释放。尽管皇上不满,但苏培盛的忠心与果敢赢得了甄嬛的深厚信任,也让他与甄嬛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。
随着时局的变化,苏培盛逐渐看到了局势的风云变幻。年老体衰的雍正皇帝已难以维系过去的权威,而甄嬛集团的势力日益壮大,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。苏培盛在这时果断选择为甄嬛效忠,为自己和崔瑾汐的未来铺平了道路。这种选择,既是基于对未来的深思熟虑,也是基于他对甄嬛的感激与敬重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